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5章 王诏飞抵秦军动

与诸子百家的商议进行得非常顺利,原因无他,随着时间的推移,太学的规模日益扩大,各种问题也随之涌现出来。由于学子们的层次参差不齐,集中在一起接受教育变得异常困难。在此背景下,各家早已私下尝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分级教导。乔松所提出的方案恰好符合各家的期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诸子的学宫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点。

例如,公输家选择将学宫设立在太原郡,这主要归因于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矿产资源,十分适宜开展各类研究活动;

至于儒家和法家,则依然坚守在咸阳。毕竟这两家主要致力于治国理政方面的学术研究,留在咸阳这个政治中心自是理所当然;

阴阳家则有另一番打算——他们计划迁往骊山,并以此地作为全新的根据地,进而与道家毗邻而居。据月神所言,骊山实乃一块风水宝地,有利于他们夜间观测天象。

墨家暂时并未有所动作,他们计划在咸阳设立一个分院后,再迁至位于楚地的自家机关城。然而,由于机关城位于楚地,因此他们仍需等待秦国后续的行动;

与此同时,农家决定迁往新设立的颍川郡。此地处于中原地区,土地肥沃,广袤无垠,非常适宜开展农牧业研究。

其余诸子百家也各有安排,纷纷在乔松这里留下了意向地点。

当然,太学依然会被保留下来,但其功能将发生转变,仅作为整个大秦最高端的学术殿堂,专门用于培养高级人才。

随着新方案的通过,秦国的文风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扩张,能够接纳更多的学子,并培育出更多的杰出人才。

在咸阳宫乔松与诸子们经过一整天的深入探讨,终于初步确定了大致的框架。至于接下来的具体细节问题,则由乔松交予其长兄扶苏负责。扶苏将继续与诸子展开更深入的协商和讨论。

……

太学之事虽然亦为重,但相较于大秦当前统一天下之战而言,仅能算作一段小插曲而已。燕国之举无疑将自身逼至绝境,秦王之诏令旋即以最速送抵易水大营。

传诏特使乘着机关朱雀而至,故在荆轲行刺次日正午时分,已然飞抵易水大营。

韩信与李信二人跪地聆听使者宣读诏书后,方始起身,并令人安排使者歇息。“果如韩老弟所料,此燕国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。”

“彼人将死,其行亦狂。燕国现今便是那将死之人,却可笑地认为仅凭此类卑鄙伎俩,即可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